- A+
自越南嫁來台灣的越南新娘洪滿枝,八年前主動報名南洋台灣姊妹會文化宣講師資培訓,此後陸續參與不少議題倡議行動,埋頭苦讀中文法條,就是為了幫自己、也幫新移民姊妹們發聲。她觀察,「每位新移民姊妹都想參與權益運動,但許多時候會面臨夫家不支持,或承擔經濟壓力,必須忙著賺錢養家的難題。」
越南新娘洪滿枝現在是南洋台灣姊妹會副理事長,她說,新移民姊妹們在台灣落地生根,應該多走出來,了解台灣社會,扳平法律對新移民不公平的對待,或爭取應有的權益,「自己不講出來,別人不知道」
無奈現實中的種種挑戰,也挑戰著新移民婦女是否有機會為自己發聲?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主任李丹鳳就說,若沒有家人支持,新移民婦女可能連走出來都有困難。
早在2004年左右,國際家協前身、蘆荻社區大學的「國際家庭方案」,在開設越洋媳婦中文班時就發現,前來學中文的新移民姊妹,台灣先生多半跟著來「陪讀」,原因是不放心另一半在外學習,究竟是學什麼東西。看到這種情況,社大另外組成新移民女性的老公團體,目的是希望鼓勵夫妻倆進行社會參與,甚至投入倡議。
有不少越南新娘姊妹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滿腔熱血被生活重擔覆蓋。李丹鳳指出,有新移民婦女不僅是家中經濟支柱,連母國娘家也靠她支持,天天在工廠裡加班,就是為了有更多收入,難有時間參與社會運動。洪滿枝說,有些新移民姊妹為了參與行動,必須特別向雇主告假。
另方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馮涵棣蒐集與分析多年來與大陸新娘、外籍新娘等新移民相關的新聞報導,結果發現,由新聞媒體所反映台灣社會對新移民女性的公共論述,正面報導的比例逐年提升。
馮涵棣說,四、五年前的台灣社會,對外籍新娘充滿歧視或憂慮,新移民女性本身乃至於其配偶及家人,都承載了汙名化的標籤,但事實證明,新移民並未造成社會特別的負擔或社會問題,甚至有不少人因為自身的努力發光發熱,為社會、為家庭做出貢獻,令人刮目相看。
馮涵棣說,在全球性跨國移動的趨勢下,遷移是頻繁發生的事,社會大眾對於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新移民,應尊重與包容,同時相互學習;撇開膚色、外貌、血統或出身,欣賞對方的能力與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