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位女大生要做報告,主題是拍攝關於東南亞文化的影片,希望我可以為她推薦東南亞的移工或外配接受訪問。想了想,我推薦她一家收了五次但又開了第六次,位在萬華的越南小店,那是一家男主人與女主人都極熱情、健談的溫馨小屋。
採訪回來後,她忍不住跟我分享,從來沒想過東南亞的女性嫁來台灣,可以跟丈夫有說有笑且感情融洽,讓她很驚訝。「他們是真心『相愛』的呢!」在訪談過程中,談及這對夫妻合作經營收了又開、開了又收的小店,丈夫直率的說:「其實,我老婆是嫁到台灣後才開始辛苦。」雖然語氣輕鬆,但在簡短的幾個字中,充滿先生對越南新娘妻子付出的珍惜與感恩。
小女生眉飛色舞的講述這一場「恩愛夫妻」的「萬華歷險記」,整個人似恍神不敢置信的模樣,反嚇了我一跳。
東南亞女性因婚姻媒合來到台灣,最高峰的時期約是民國九十三、四年的時候,如今十年過去,趨勢已漸緩。不同的族群因不同的原因在台灣聚合,也許是經濟、也許是戰亂、也許是說出來「崇高些」的愛情,或是對於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想望,總之出於自我選擇,踏出腳步、付諸實行,結緣在台灣。
我距離大學的生活,大概是10年前了。即使我知道,對於「越南新娘」是「買來的」這樣的說法就算不再高調,仍在許多角落隱隱發酵著,但我還是天真的認為,這10年的時間推移可以去洗刷與驗證一些什麼。現在國際間的人群往來越來越稀鬆平常,人與人的認識與交流除了經濟往來,更多了情感的累積、實際的相處。台灣不再是過去那個財大氣粗的土霸主,而東南亞國家的力量也正在崛起。那麼,「買新娘」的認知大概就是蓬勃於上個世代,應該要結束在我這個世代,而下個世代要學習的,是拿掉高高在上的眼光,學會尊重不同族群。
不管「買新娘」這檔事是怎麼實踐的,但也沒人把刀子橫在誰脖子上逼誰,說到底,你情我願而已。東南亞女性進入台灣落地生根,撫育下一代,與台灣社會一步步融合,對於生活在「繁榮」國家的想像也許是一個理由,但為此所奮鬥的堅韌與堅持,並不只有一點點。
除去真正豪奢的貴族生活方式,婚姻這檔事,結婚要是花太多,婚後就得省著點用,家庭生活日後要經營下去,男女雙方對於金錢的運用,總是要一再磨合,貧賤夫妻固然百事哀,但把生活中一切的不順都歸咎到錢的因素,那也太牽強了點。
我問她,「你覺得越南新娘都是「買」來的,是你家裡或是周遭有這樣的例子?」未滿20歲的小女生搖搖頭告訴我,她其實沒辦法給我一個「男的都是腦滿腸肥,女的都是愛慕虛榮- 一段買賣與婚姻的悲慘故事。」她只是覺得「應該都是這樣」。
想到「買新娘」的態度與看法仍然流傳在台灣年輕人的預設立場中,我不免擔心,也想反問,這樣子的眼光,難道能拓展國際視野,還是只是一再複製偏見與歧視,讓台灣輿情困在雞飛狗跳牆的鄉土劇格局?
現在,不管是大陸新娘、外籍新娘都不是「買」來的,因為不管是大陸新娘、外籍新娘除了極少額的聘金以外都收不到任何錢,怎叫「買」來的呢?大陸新娘、以及包含越南新娘在內的外籍新娘大都是透過「相親」的方式嫁到台灣,也會挑選要嫁的對象;如果這樣相親就叫買賣,那我們祖先早在搞賣賣式婚姻了,因為我們祖先的婚姻也大都是相親成婚;今天怎能因越南新娘的原國籍不同,而對其實跟我們祖先一樣的結婚方式來汙名化,然後歧視越南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