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台灣,透過相親方式娶大陸新娘、越南新娘等來解決婚姻問題一直很熱門,使得台灣到處都有這些大陸新娘、越南新娘等婚姻移民新住民的身影,也有著許多平淡卻感人的新住民故事。
「媽媽,你覺得你的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什麼?就是你們兩個很乖,還有嫁到老公不會喝酒。」
14年前,阮雪絨的父親過世,她為了扛起家計,選擇從越南遠嫁來台,在苗栗大湖客家庄,與農民陳瑞源結婚,一邊學習中文與客家話,一邊學著管理草莓園,隨著兩個女兒逐漸長大,也慢慢懂得媽媽這一路追尋幸福的歷程。
教育部統計,民國119年新住民之子將占青壯人口的1成,公共電視「幸福作業簿」紀錄片,貼身記錄3位越南來台新住民與新住民之子,對比在台灣和越南兩地 的生活,其中嫁到客家庄的越南新娘阮雪絨,除了生活習慣改變,還必須同時學習客家話與華語兩種語言,紀錄片從孩子的眼睛,讓各界看到新住民的動人故事。
參與首映的,內政部指出,過去觀念中,會阻止新住民學習新事物,不讓新住民進入社會,所以目前能了解到,實際狀況的新住民家庭,只有全部的3分之1,無法從旁協助,而阮雪絨的丈夫陳瑞源認為必須將心比心,因此鼓勵阮雪絨學習中文。
阮雪絨丈夫 陳瑞源:「將心比心,我認為說沒有必要將她拴著,也要給她空間,以後比較好相處,就是說我經濟能力範圍內,我就帶去哪裡玩,讓她認識這個環境,台灣的環境。」
教育部統計,17年後,新住民之子將占台灣青壯人口13.5%,幸福作業簿紀錄片貼身紀錄阮氏凰、阮氏然、阮雪絨,三位越南新娘新住民與他們的孩子,在台灣和越南兩地的生活,刻畫出他們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動人故事。
從越南到台灣,她們勇敢跨越2千公里隻身來台,只為了實踐幸福的夢想。來自苗栗的阮雪绒、新竹的阮氏然和蘇澳的阮氏凰多年來扎根台灣土地,經歷語言障礙、生活適應的陣痛期,堅強撐起兩國的家。公共電視紀錄片《幸福作業簿》記錄了她們飄洋過海,追求夢想的動人故事。
花了一年時間,公視獨立特派員團隊貼身記錄阮雪绒在台生活,阮氏然與阮氏凰因「外婆橋計畫」的機緣,帶著孩子和老師回娘家的經過。這3段跨國紀錄片「幸福作業簿」,將於3月1日在公視HD頻道播出。
每個新住民心中都藏著與親人分隔兩地的痛苦,無法即時照應家人,更怕每次見面後,將與哪位親人天人永隔。24日現身公視紀錄片發表會的阮雪绒也是如此。37歲的越南新娘阮雪绒嫁來台灣14年,當時她不顧媽媽反對,當掉整套手鐲,從西寧搭車到胡志明市,找媒婆介紹跨國婚姻,就是「為了讓家人生活過好一點」。
來台灣的前2年,阮雪绒和婆婆、老公很難溝通,夫家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客家庄,她不只要學中文,也必須會客語。阮雪绒是大湖鄉武榮村子裡的第一位越南新娘,左鄰右舍常說閒語,說她來台灣騙錢。當時社區傳出「外配生下的孩子,學習跟不上本國的學生」的謠言,讓她非常擔憂,她深知自己沒能力教孩子課業,老公也才高中畢業,因此要求孩子必須在學校就把不會的問題弄懂,後來她發現,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教育最有關係,跟國籍無關。
3段跨國紀錄片「幸福作業簿」紀錄片中,另外2位主角阮氏然和阮氏凰,去年暑假在「外婆橋計畫」協助下,回到越南與家人團聚。這讓「外婆橋計畫」發起人、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感觸甚深,他除了體會到新住民回娘家的喜悅,更看見隨同新住民一起回越南的老師,她們的改變,讓他直呼「老師才是這一切的幕後英雄。」
方新舟提到,「外婆橋計畫」的初衷,是希望老師成為「新住民文化傳播者」,為了翻轉社會對新住民家庭的偏見,基金會提供回鄉獎助金和機票,讓新住民媽媽和新住民二代無後顧之憂地帶著老師回外婆家。他認為,當老師親自跟著新住民家庭體驗了母國文化之後,老師將能包容並重新看待被貼上弱勢標籤的孩子,並點燃其他學生和社會更多的愛。
隨著阮氏然回到越南同塔省的新竹陽光國小老師蔡惠婷說,這趟跨國文化體驗,改變了她對新住民的認識,「你會發現原來新住民的媽媽有家人,她一個人隻身來台,她的娘家生活是如此困苦又彼此牽絆。」這也讓蔡惠婷更能包容星儒(阮氏然女兒)的學習表現,希望協助新住民家庭。
蔡惠婷指出,其實多數新住民很難主動跟老師攀談,有些老師會因為語言隔閡,無法靜心傾聽,疏遠與孩子交流的機會。老師要拉近和新住民學生接觸的可能,其實很簡單,她認為,買一份四方報給新住民媽媽,當媽媽在台灣看到母語報紙時,就是連結的契機,此外,提供孩子說母語的空間也很重要。
跟著家長阮氏凰到越南西寧省的永樂國小老師吳慧月也說,感受新住民娘家承擔的經濟之苦,回到台灣就更有同理心,不忍苛責新住民家長在教育上的有心無力,還能以朋友的立場為家長打氣,幫助孩子學習。
吳慧月坦言,去年剛回台灣時,她不太敢去翻閱那20天的跨文化體驗。她記得在西寧省準備和娘家的鄰居道別時,大家都說:「3年後再見!」想到自己來去自如,新住民返鄉之路卻那麼多阻礙,讓她鼻酸。她認為,學校對於新住民應有更多關愛和了解,她說:「把新住民當自己人,去愛他們。」